关注食安

两会聚焦·食育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:食育要从娃娃抓起 从营养入手

发布时间: 2019-03-25 11:04:00 阅读: 2593次

食育,指以各种“食物”与饮食有关的活动与教育。食育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对“食”的知识,从而引导“食”的正确行为。

中国有2.6亿学生,让学生吃得安全营养,是全社会共同责任和努力目标。日前,教育部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公布《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》。《规定》明确,学校应当配备专(兼)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营养健康管理人员,建立并落实集中用餐岗位责任制度,明确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相关责任。有条件的地方应当为中小学、幼儿园配备营养专业人员或者支持学校聘请营养专业人员,对膳食营养均衡等进行咨询指导,推广科学配餐、膳食营养等理念。餐饮食材

两会期间,本报两会报道组有针对性地采访了食育领域代表、委员及行业专家,共同探讨“食育要从娃娃抓起”这个健康话题。

食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对“食”的知识,从而引导“食”的正确行为。“食”和健康关系很大,能够吃出健康来也能够吃出疾病来,要吃出健康来,就需要有知识。现在有太多的关于食品的谣言,这些谣言传播手段非常高明,往往一下子就传播到千家万户。要解决谣言,除了辟谣外,最根本的解决方式就是要让一般的老百姓都具备一定的知识,能够不信谣、不传谣。行为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,有知识虽然不一定必然影响个人行为或者社会行为,但是没有知识则根本不可能影响这些行为。这就是食育的重要性。餐饮食材

陈君石认为,食育应该从小学就开始进行。小学有很多有利条件,第一小学生对食品的认知还比较空白,没有错误的先入为主。如果是成年人的话,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,已经开始听信谣言,对知识的接收就没有这么好的效果。当然也不是说就不要针对成年人来进行食育,只是效果不如小学生。所以从小学抓起,比较容易。第二,成功的食育,是要通过小学生来反过去教育家长、影响家长,这是一个已经是公认的、比较有成效的方式。过去的很多卫生教育、健康教育都是通过这个方法来做的,称为小手拉大手,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。第三,学校的覆盖面广,推开后容易形成一大片,假如能成为统一的政府行为,就可能在各地教育部门统一领导之下,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,这就可以成为有组织的、有规模的,而且是可以持续的良性发展。

既然是课程,那么食育老师要教什么?陈君石认为从当前的形势来讲,主要是营养和食品安全,建议营养占比较大的比重,与食品安全到底是三七开?四六开?二八开?这个需要具体研究和因地制宜。从内容上来讲,第一要讲基本知识。在营养方面,例如几大营养素及其功能,食品里面含有哪些营养素。在食品安全方面,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卫生五大要素。除了基本知识,还要将一些有针对性的内容,特别是针对当前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。比如肥胖、比如食源性疾病,这都是当下在营养和食品安全方面的突出问题。也要跟现在国家的一些方针政策相配合,比如说国家正在推的减糖、减油、减盐的三减行动等。另外一类内容是针对现在很多的众说纷纭、谣言满天飞的一些问题进行解读和辟谣。比如说添加剂被妖魔化的问题、营养方面吃不吃主食的问题等等。不用讲得很高深,对学生来讲不一定要讲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或高碳水化合物饮食,只要告诉他们怎么吃就可以了。希望通过两会的代表和委员,积极建议和呼吁,引起政府部门的注意,争取能够早日把食育纳入小学教育。餐饮食材

现在已经有一些组织自愿在做这些事情,完全是从民间的角度,有的还是花自己的钱或自己找钱来做,这个难度相当大。最大的困难,就是学校难进。有些个别的机构能够进去的,也不一定是可持续的。当然,也有些做的很好的,学校还可以给外来讲课老师一点报酬,但是不一定是可持续的。所以,要做好食育这个事情,还是要从政策和规定上有一定的突破才能够有保障,在具体推动和实践中,应该多渠道并举,各方一起努力,相当于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。这里,还是要靠政府起主导作用,由政府和教育部门共同推进。然后,相关的学会、行业协会,业内专家也要倾力投入,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起食育这件事情。这就是机制的问题。陈君石说,现在有一个机构跟国内知名高校合作,拍一套关于小学用的营养和食品安全科教片,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做出来之后就一定有销路、有市场。因为这跟做食品是一样的,即便是在研究开发基础上生产了,也不一定能卖得出去。在没有政府主导的情况下,这种自发的积极性能发挥的作用还是极其有限的。要想常态化地推进这个工作,建议首先由政府来主导、教育部门实施,先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,再根据试点进行完善与推广。